汉堡大学研究德国劳动权益困局:为何权益受害者鲜少诉诸法律成为"沉默羔羊"?

30. April 2025

汉堡大学 Universität Hamburg

Arbeiter auf Baustelle

◼︎配图 | Foto: Pixabay CC0

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工权益易受侵害的行业,许多工人处于不稳定的生活状态,有时甚至需要在受剥削的条件下工作。

 

在德国,处于不稳定生活状态的劳动者常被迫超时工作(超出合同约定或法定时长)、遭遇薪资克扣,或不得不从事危害健康的劳动。

 

近日,汉堡大学Nikolai Huke博士通过研究揭示了此类群体鲜少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原因,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。

 

NO.1

德国的哪些群体最易遭受劳动权益侵害?

Nikolai Huke博士:一方面,某些行业存在系统性剥削现象,例如快递、家庭护理及清洁服务领域——此类行业不胜枚举。另一方面,处于经济困境的劳动者尤其缺乏抵御侵权的能力。

 

NO.2

背后存在哪些深层原因?

Nikolai Huke博士:显性因素包括移民群体语言能力不足。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隐性因素:许多人对德国现行劳动权益条款一无所知,或深陷结构性不平等体系,以至于怀疑自身是否享有与德国同事同等的权利。此外,德国现行法律体系为剥削外籍劳工提供了制度性漏洞。

 

Bildrechte: privat

 

NO.3

可否请您具体说明?

Nikolai Huke博士:在德国,许多法定权益以“正式雇佣关系”为前提。而居留许可、家庭团聚权或入籍资格往往与此绑定,导致劳动者对雇主形成高度依赖。雇主常以解雇威胁主张自身权利的员工——而这些劳动者往往无力承担失业后果。因此,他们带病工作、被迫从事高危或超负荷劳动、接受无薪加班或容忍工资拖欠。

 

NO.4

如何改善这一现状?

Nikolai Huke博士:在德国,“公平流动”“公平融入”等劳工咨询机构及北威州劳工咨询中心已展现出变革性作用。工会虽然也能提供支持,但在这些受影响行业中却往往组织薄弱。在某些情况下,部分劳动者也会通过社交媒体与同乡工友形成互助网络。

 

最低工资标准的引入具有积极意义,至少为法律争议提供了基准参照。但要预防劳动侵权,亟需建立有效监管体系。目前,德国仅在诉讼发生后才启动劳动权益核查——而如前所述,司法途径恰恰是受害者最难以触及的选项。

 

汉堡大学 Universität Hamburg

汉堡大学(Universität Hamburg)成立于1919年,是北德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,也是德国的第四大高校。截至2019年,汉堡大学的学生人数已超过四万三千人,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共4400余名。在其100年的建校历史中,诞生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,6位莱布尼茨奖得主,3位蓝马克斯科学文化勋章获得者,1位普朗克奖章获得者和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。

 

汉堡大学共有8个学院,近180个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,此外还开设有超过25个英语授课硕士课程。在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,汉堡大学有多个专业进入德国前十,其中语言学、解剖生理学、地球物理学、天文学、地质学、教育学、法律研究等专业为世界百强专业。

 

汉堡大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,与各大洲多所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。中国是汉堡大学国际合作的重点地区。

 

需要更多汉堡大学相关信息请联系

严朱宵 先生

经理 | 教育、培训、文化项目

汉堡驻中国联络处

Email:Yan.zhuxiao@hamburgshanghai.org

 

来源和更多信息

原文标题:Warum gehen Betroffene nur selten vor Gericht?

原文链接: https://www.uni-hamburg.de/newsroom/im-fokus/2025/0324-arbeitsrechtsverletzungen.html